top of page
作家相片FV

加百農介紹


歷史概要

一.新約前

  迦百農這名字,在公元前一世紀之前的文獻中從沒出現過,但按考古學家的發現,早在公元前十三世紀已有人在這地聚居,在會堂西邊的走廊下,他們發現早期的牆壁、行人道、陶器等。不過這地卻沒有以色列王國時代民居的痕跡,遺跡顯示直至公元前五世紀開始,這裏才再次有人定居。

二.新約時代

  迦百農在耶穌時代約有三千至四千人口,雖然在當時沿湖的城市中算是人口較少,它卻成為耶穌在加利利一帶傳道事工的總部,耶穌稱之為祂「自己的城」(太九 1)。耶穌經常在安息日進入迦百農的會堂教訓人(可一21),趕鬼(可一23-27),治病(可三1-5)等。

   1.耶穌在迦百農所行的神蹟   耶穌在迦百農行了許多神蹟,其中有治病、趕鬼的神蹟包括醫大臣之子(約四43-54),在安息日趕逐污鬼(可一21-28;路四31-37),醫西門的岳母(太八14-15;可一29-31;路四38-39),醫治許多患病者、趕出許多鬼(太八16-17;可一32-34;路四40-41),治好被人從房頂縋下的癱子(太九1-8;可二1-12;路五17-26), 醫治枯乾一隻手的人(太十二9-21;可三1-12;路六6-11),治好百夫長的僕人(太八5-13;路七1-10),叫睚魯的女兒復活及治好患血漏的女人(太九18-26;可五21-43;路八40-56), 醫治兩個瞎子及啞吧(太九27-34)。   耶穌也在迦百農呼召四個漁夫為門徒(太四18-22;可一16-20;路五 1-11),呼召馬太(太九9-17;可二13-22;路五27-39),被有罪的女人膏抹(可七36-50),宣講生命之糧的道(約六22-71),談論潔淨與污穢(太十五1-20;可七1-23),教導門徒作「為首」的意義(太十八1-5;可九33-37;路九46-48),指示彼得從魚口中獲取稅銀(太十七24-27)。

   2.耶穌為甚麼選擇迦百農為基地﹖   耶穌降生於伯利恆,成長於拿撒勒,但祂的事奉,卻以迦百農為基地,祂更稱此城為「自己的城」(太九 1)。究竟迦百農有甚麼獨特之處,以致耶穌選上它為其傳道事工的基地,而沒有挑選當時加利利湖邊的羅馬大都市提比哩亞或其他猶太人定居的漁村?其實,從聖經的描述,以及歷史、地理的背景,可知耶穌在加利利地區中挑選迦百農,是很有道理的。雖然耶穌遷居迦百農的理由,我們至終不能確定,但我們可嘗試透過先知的預言、環境和地理的背景等因素,整理出一些可能的答案。     1.先知預言的因素   迦百農位於加利利湖的西北部,屬於舊約時代十二支派中拿弗他利地區,而拿撒勒就位於西布倫地區。據馬太記載,耶穌離開拿撒勒往迦百農去,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太四 12-14),因為以賽亞曾說在西布倫地和拿弗他利地的百姓將看見大光(賽九1-2)。所以成就先知的預言,應當是耶穌離開拿撒勒到迦百農地區的原因之一。

    2.環境的因素   耶穌早期事奉的地區,以猶大為主。不過,當希律安提帕把施洗約翰下監後,耶穌就離開猶大,往加利利一帶傳道。祂親友居住的拿撒勒,當然是最理想的落腳點,但耶穌被當地人拒絕(路四 16-31;太四13)。拿撒勒人很可能還有另一次拒絕過耶穌(太十三54-58 ;可六1-6)。故此,耶穌需要另尋一個福音事工的基地。   此外,耶穌的十二個門徒中,最少五個是來自迦百農或鄰近的城鎮,耶穌遷居到他們的家鄉,有助鼓勵及訓練他們,並與他們建立更親密的關係。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耶穌與迦百農一些重要人物建立了良好的關係。耶穌醫好了迦百農一個大臣的兒子(約四43-54),後來又醫治當地百夫長的僕人(太八5-13;路七1-10),以及救活管理會堂的人睚魯的女兒(太九19-26;可五22-43;路八40-56)。耶穌成為迦百農政治及宗教領袖的恩人,自然有較大的機會受到他們的庇護。我們有理由相信,由於這些人物給予耶穌和祂的門徒不少「方便」,所以,雖然分封王希律安提帕及宗教領袖們(法利賽人、撒都該人、文士)多次想害耶穌,祂仍然能出入無阻,毫無困難地在迦百農及鄰近的城鄉傳道。

   3.地理的因素   迦百農位於一條重要的國際交通要道(大幹道)之間,北達敘利亞、米所波大米,南至埃及,是當時商人及旅客必經之路,故是傳福音的好據點。在迦百農受福音影響的「過路客」,很自然會將耶穌的教導帶到其他的地區,因此耶穌不需踏足其他國土,也可使福音「國際化」。相比之下,拿撒勒遠離當時的國際大道甚或地區公路,所以拿撒勒人拒絕耶穌,不但沒有阻礙福音的事工,反而帶來神的祝福。其實,當耶穌選擇迦百農為事奉基地,便為使徒鋪好了路,方便他們日後將福音廣傳到整個羅馬帝國。   在第一世紀時,加利利湖的沿岸設有多個港口,迦百農是其中之一。從迦百農到沿岸的城市和漁村,水路交通十分方便。耶穌就曾多次用船作為交通工具,橫渡加利利湖(參太八23-27,九1,十四22,十五39,十六5)。   迦百農除了交通方便外,還有一個優勢,是因它處於分封王希律安提帕和希律腓力統治範圍的邊界,境內且設有稅關,收出入境稅(參太九9;可二14;路五27)。因為希律安提帕娶了他兄弟希律腓力的前妻(參太十四 3),觸犯舊約的律例(利十八16),受施洗約翰的責備,他一怒之下,將施洗約翰監禁,甚至將他處死(參太十四3-12)。安提帕殺了約翰後,他「想要見」耶穌(太九 9,意即他想害耶穌);不久,耶穌就退隱到希律腓力的地區。耶穌生平的這一段時期,通常稱為退隱期或訓練十二門徒的時期。迦百農雖然在安提帕所統治的加利利境內,但因為接近腓力統治的地區,很容易就能逃離那「狐狸」的勢力範圍。耶穌選擇迦百農,是有利祂在政治危機出現時,能輕易逃到一個較為安全的地方繼續傳道。這並不表示耶穌畏懼政權,不願承擔責任,而是時候未到,祂還須完成訓練門徒事工,所以暫時離開加利利。直到時機成熟,耶穌「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路九51),再次踏足安提帕所統治的加利利和比利亞。

三.新約後

  在公元一世紀的下半葉,迦百農逐漸失去它的重要性,它的地位被南面的提比利哩所取代。經過公元60-70年和132-135年兩次災難性的反叛戰爭後,許多猶太人從猶大各地逃到迦百農及加利利一帶。到了拜占庭時代,有學者認為迦百農被棄置了,但也有人不同意,認為在七世紀上半葉,當波斯和阿拉伯人入侵聖地時,這裏的人口才向東西遷移。文獻上記錄,公元746-747年之間, 迦百農曾遭遇一次毀滅性的地震,但按考古學家發掘的證據所知,這地很快被重建。在九世紀中期,加利利一帶的村莊發生叛亂,迦百農再次被毀。在十一世紀,迦百農被遺棄了,這地方雖有千多年的歷史,但最後仍不免在聖地的地圖上消失。十字軍在十一世紀最後一年到迦百農時,他們只發現一片廢墟。   在歷史上,迦百農曾多次在地震和戰爭中被毀,足以證明耶穌對這地的預言何等真實。這地的居民,雖曾耳聞目睹耶穌所行的許多神蹟,但卻仍有許多人不肯悔改,難怪耶穌責備這地,預言它「將來必墜落陰間」(參太十一20-24),迦百農確實到它該受的懲罰。   迦百農在1838年開始被發掘,1857年考古學家確認了會堂的遺跡,在二十世紀初,更發現了屬方濟各範圍的村莊和八角形建築物,而1978年則開始發掘屬希臘東正教範圍的遺跡。

轉載天主教神父資料,圖片劉祥永攝影

Comments


bottom of page